“核”星璀璨——担当作为 开拓创新的管座制造加工班组

发布时间:2023-12-13 信息来源:中核北方

  近期,中核北方装备制造中心一车间管座制造班组全面完成了2023年既定生产任务。

  

  一车间管座制造组共有6名员工,平均年龄不到30岁,是一支年轻的队伍,主要负责AFA3G燃料组件上下管座的机械加工。管座加工属于精密零件加工,最小部分加工尺寸公差仅为0.05mm,成型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缺陷。2018年管座正式生产。针对管座的“孔”、“槽”处会形成振刀纹或者光洁度不好的现象,班组开展了工艺试验,试验刀具有50余种,经过上百次搭配试验最终得出最佳的转速和进给量。

  三思而后行

  管座制造组主要承担着燃料组件上下管座的机械加工任务。管座作为燃料组件的关键零部件,在保证燃料组件安全、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  “核无小事”是管座制造组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。管座的机械加工属于精密零件加工,加工人员对数控机床操控的精准度决定着零部件的质量。“精度非常高,加工最小公差在0.05mm左右,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缺陷,考验着每一名班组人员的技艺。”班组长陈鹏飞对此深有感触。

  车间成立之初,班组人员调整,一些新生力量加入其中。由于大家是刚刚接触这项工作,过程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拿不准的事情,但中核北方各级一直强调的“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”的要求言犹在耳,大家始终严守这条禁律,不盲目操作,也不会凭借经验去进行下一步工作,都是先放一放,或是充分讨论,或是请教经验丰富的师傅后,最终论证通过、确认无误后再行动。真正做到了谨慎细微,三思而后行。

  慢工出细活

  面对不同的加工任务,由于受不同刀具、机床运行理论参数等的影响,管座在加工过程中,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,影响着生产的进度。2023年4月初,陈鹏飞组织班组全员开展了一场“统计学”分析研究,彻底解决此类问题。“观察同一刀具、不同机床是什么状态?同一机床、不同刀具又是什么状态?采用这种对比的方法,摸索出不同刀具、不同机床的理想转速和进给值”陈鹏飞说,在他的记忆中,当时试验的刀具有50余种,机床有近10种,开展了上百次的搭配试验,才得出了最佳的转速和进给量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外人看来,他们可能用了最慢最笨的办法,但也只有这样,一步一个脚印,才能从根本上,真正的摸索出刀具与机床间的关联与要素,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。

  转型赢未来

  近年来,随着现代化企业建设步伐的加快,中核北方不断强化自动化、智能化在公司管理、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应用。装备制造中心作为中核北方机械加工制造的主要单位,持续提升着自动化水平。

  “管座加工线要尽快实现自动化生产……”按照要求,2023年年初,装备制造中心管座生产线拉开了自动化改造的序幕。期间,为保生产任务完成,同时也为更好的完成自动化改造任务,班组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方案。“全面梳理加工流程、细化单件产品的加工时间。以‘创新优化年’为契机,依托QC小组,抢时间、赶进度、提效率。为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赢得足够的时间。”班组全员抢时间、保安全、保质量、保生产任务,并实现了产量、任务不减,完成生产线升级改造的目标。

  在管座制造组的工作桌抽屉里,放着一本已经被翻的破损的机床说明书。管座制造组的组员们说,这本书是最抢手的“宝物”。班组内的成员,熟知这本说明书每一页的内容。学无止境,面对未来,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,我们要继续学习,打造一支能战斗、会学习、能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队伍,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