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核”星璀璨——担当无畏 中核北方硬核青年焦禹凡

发布时间:2023-11-06 信息来源:中核北方

  反复调试,双手联动操作,感受自动化机械臂运动时0.2㎜偏移的丝毫变化;

  坚持主动出击,探索出端板焊智能制造系统“一点标定”的矫正模式;

  掌握运动检测技术,减少机械碰撞对产品质量的影响……

  近百个端板焊智能制造系统边上日夜不辍的磨练,使这个入职五年的年轻人成功“解锁”了100余项自动化设备调试技术难题,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。

  

  焦禹凡,中核北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一名技术人员,用执着和汗水刻画出新时代中核北方青年的模样。

  初来乍到

  他是懵懂少年

  2018年,刚刚走出校园的焦禹凡,进入中核北方重水堆组件组装车间从事端板焊接工作。当时正值生产线端板焊智能制造系统的初期调试阶段,作为系统调试方案的提供方,端板焊接岗位同时承担了系统的后期优化工作。在这里,焦禹凡遇到了职场中“第一批导师”。

  刚开始,没有一点概念,不知道车间里的机械设备具体在什么时候用,怎么用?而且编程的一系列代码感觉像天书一样。为了快速适应,焦禹凡在空余时间上网查询机器人、PLC、焊接等同类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场景,补充相关专业知识,结合在现场不断试错,和岗位操作人员交流等日常工作中的经验累积,一个应用场景的系统架构及优化的编程图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,他开始认识到,其实并没有原来想象中的那么难。

  焦禹凡的信心与自信在一次次历练中逐渐建立。在后来的一年里,焦禹凡便开始独立承担部分智能化改造工作。

  精进不休

  他是有为青年

  为解决端板焊智能制造系统中,机械手臂因碰撞产生坐标点位移问题,焦禹凡与团队大胆采用运动检测功能,从中提炼出“故障柔性处理方法”。优化了流程,提升了工作效率,之前需要花费4至5个小时完成的两百个坐标点的校准工作,优化后只需要花费5分钟校准一个坐标点,其余坐标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便能够自动算出。

  从起初构想,到程序编制,从不断试错,再到精进优化,他与团队默契配合,只用了一周的时间,就完成了相关工作。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开玩笑说:你已经干成了甲方队伍中的乙方人员。

  笃定前行

  他是硬核青年

  提到设备适应性改造,很多人都简单的以为我们只是把成型的设备直接运用到生产线中。实则不然,设备在落地之初就要从架构统一、实践优化、功能便捷、产品质量保证等多方面考虑。在生产线设备适应性改造攻坚的一年中,焦禹凡所在的项目组缪力同心、和衷共济,解决了大部分的卡脖子问题,程序的设计、编写几乎都是他们自主完成的。

  焦禹凡说,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,是新时代积极践行强核报国、创新奉献的中核北方青年人的模样。未来,他将继续奋楫笃行,保持勇于创新的姿态,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和每一次挑战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。